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湯森路透日前發布《開放的未來:2015全球創新報告》,對航空航天、汽車、生物技術、信息科技等12 個技術領域的全球科技文獻和專利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發現,雖然2014年全球整體專利活動創出歷史新高,但新發明的年增長率大大放緩,同時幾乎所有 行業的科技文獻數量均有所下滑。然而,中國的創新勢頭卻表現強勁,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醫藥、家電、食品酒類及煙草、石油等領域的創新全球領先。
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全球專利總量僅增長 3%,其增幅跌至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最低谷,且同期新科研成果總量降低了34%。專利和科研成果數量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半導體行業。然而,中國的創新勢頭依舊強勁。在研究領域,許多知名學府進入了報告榜單,包括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等。
雖然年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全球專利總量仍創下歷史新高,過去一年公開的發明專利數量超過 210 萬件。專利數量增幅最大的行業分別是:食品酒類與煙草 (21%);制藥 (12%);化妝品與健康 (8%);生物技術 (7%)。
中國企業及機構在四大領域榮居專利數排行榜全球榜首,其中中國科學院在制藥和生物科技兩大領域進入專利數排行榜全球前五,分別位列制藥類全球第一和生物科技類全球第二;美的集團在家用電器領域名列前茅;中國石油化工股份[2.00%]有限公司在石油領域奪魁。
幾乎每個行業均呈現“開放式創新”趨勢,企業聯合學術機構、獨立研究人員及其他公司(某些情況下甚至還有競爭對手)展開合作創新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三星已經開始與學術機構積極合作開發半導體技術,它在該領域的每萬件專利申請中,就有 129.1 件是與學術機構聯合申請的。
隨著物聯網的異軍突起,行業之間、以及企業專業領域之間的傳統界線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報告中提及的很多公司包括蘋果、杜邦、通用電氣、IBM 和三星,他們在其重點核心領域之外,在其他多個領域的公司排行榜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國企業專利申請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元化。例如,華為在電信領域的專利數位于全球第二,計算機領域的專利數也排在亞洲第五。(摘自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