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報稱,2014年中國成為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幅最大的國家,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創新已成為全球專利申請增長最主要的推動力。專家認為,中國在專利領域的突出表現說明一些中國公司已經具有全球競爭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稱,2014年世界各國通過該組織的《專利合作條約》(PCT)體系申請的專利共達21.5萬件,較前年增長4.5%,連續第五年實現增長,而中國共申請了25539項專利,以18.7%的增幅成為最大的貢獻者,也是唯一一個達到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2014年,來自中國和美國的3家電信公司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國際專利申請中位居前三甲。中國的華為公司以3442份已公布的PCT申請,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為2014年的最大申請者,排名第二的美國高通公司有2409份已公布的申請,中國的中興公司以2179份PCT申請位列第三。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4家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前50名榜單,而華為和騰訊在前50名申請者中增量最大。芬克指出,這種情況在前幾年是沒有的,這表明中國正在涌現出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全球創新的競爭中。
歐洲專利局在上個月發布的2014年歐洲專利申請年度報告也同樣認為,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歐洲專利申請增長的最強驅動力。去年中國企業在歐洲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較2013年大幅增長了18%,增長率居首,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已占到歐洲全部新申請國際專利數量的9%,所占份額創歷史紀錄,在歐洲專利局所有專利申請國家中排名第四。
根據歐洲專利局局長巴迪斯達利的介紹,中國企業在數字通信領域的專利申請增長最快,該領域已有15%的申請來自中國公司,僅次于美國,高于瑞典、法國和日本。華為、中興和騰訊是中國前三大專利申請公司。
其中,華為更是憑借1600項專利申請數量首次成為躋身歐洲專利局2014年專利申請公司排名前十的中國公司。同時在歐洲專利局的數字通信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方面,華為首次排名第一,領先于瑞典的愛立信等國際電信巨頭。
巴迪斯達利還告訴本報記者,今年是中歐開展專利合作30周年,雙方會在多領域繼續加強合作,為專利所有者提供有效保護,減少時間和金錢成本,以期更有利于創新主體促成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